俄國沙皇的珍寶:五個未解之謎
俄國擁有歐洲最富有的皇室之一。許多接受過沙皇接待的歐洲大使和君主,都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記錄了那些光彩奪目的鑽石、紅寶石和藍寶石。我們在這裡為您收集了與皇室珍寶有關的五個最神秘的故事。
1. 莫諾馬赫王冠
圖片來源:塔斯社
歷史學家認為,更為真實的說法,是王冠的形狀模仿了傳統的中亞帽子,13-14世紀由中亞工匠制作,是蒙古金帳汗國的烏茲別克汗賜給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綽號“錢袋”)的禮物,以獎勵其忠誠。自那時起,“金王冠”就出現在所有沙皇的遺囑中,由父親傳給長子。俄國沙皇一生隻能在加冕當天戴上它一次,最后一次是1682年為伊凡五世加冕。
2. “奧爾洛夫”鑽石
圖片來源:Yury Somov / 俄新社
整個18世紀俄國主要由女性統治,其間皇室名副其實地璀璨奪目。葉卡捷琳娜二世尤其喜愛珠寶,她在位期間世界上最著名的寶石之一“奧爾洛夫”鑽石成為皇室私藏,並於1774年成為沙皇權杖上的飾物。根據傳說,這枚鑽石重達189.62克拉,是葉卡捷琳娜的寵臣格奧爾吉·奧爾洛夫(Grigory Orlov)獻給女皇的禮物。另一個說法是女皇用國庫的錢買下這枚鑽石,然后讓奧爾洛夫假裝獻禮,以掩蓋其盜用公款。 這枚鑽石17世紀初發現於印度,最初歸莫臥兒皇帝所有。十七世紀中葉,波斯國王納狄爾沙赫攻陷德裡,掠走鑽石和其他寶物。之后它被鑲嵌成印度神廟中的朗迦難德女神像的眼睛,后來又被一名法國士兵偷走。為了盜走這枚鑽石,他假裝皈依印度教,在神廟中供職,逐漸取得了婆羅門的信任。這名法國人設法將鑽石帶到倫敦,之后又幾度易手,最終到了葉卡捷琳娜的御前珠寶師伊萬·拉扎列夫(Ivan Lazarev)手中,后者將其賣給了女皇。
3. “沙赫”鑽石
圖片來源:Vladimir Vdovin / 俄新社
另一枚著名鑽石進入俄國的歷史更加曲折和血腥。1829年,波斯王子將其獻給尼古拉一世,作為俄國駐德黑蘭大使館被破壞、外交官亞歷山大·格裡鮑耶多夫(Aleksandr Griboedov)被刺殺的補償,后者是著名喜劇《聰明誤》的作者。這枚巨大的透明鑽石重達88.7克拉,為罕見的細長形狀,未磨出棱角,隻經過打磨,較細一端的小孔說明其曾被用作護身符挂件。 沙赫鑽石15世紀時發現於印度的一處礦床。其三個棱面上分別鐫刻著不同時期主人的名字:布爾汗二世、莫臥兒帝國皇帝杰漢沙赫一世以及波斯國王法塔赫·阿裡沙赫。詭異的是,每次刻字后都會爆發戰爭和動亂,導致鑽石易主。最后一次刻字的時間是1824年,之后沙赫的軍隊在俄國-波斯戰爭中被擊潰。根據兩國和約,東亞美尼亞領土被割讓給俄羅斯帝國,沙赫還應向沙皇支付2000萬盧布的白銀。雖然傳說鑽石是俄國駐德黑蘭大使被刺的賠金,但歷史學家認為,這枚鑽石是作為戰爭賠款獻給沙皇的。
4. 弗拉基米爾冠冕
瑪麗婭·梅克倫堡-什未林。圖片來源:Aniklot Pazetti
這頂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經常佩戴的鑽石冠冕鑲滿水珠形的碩大珍珠,其歷史始於19世紀的俄國。1874年,亞歷山大三世的弟弟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親王將其作為結婚禮物送給未婚妻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爵之女。冠冕委托皇室供貨商博林珠寶行加工,根據委托人的名字,被稱作弗拉基米爾冠冕。 革命爆發后,親王前往基茲洛沃茨克避難,在英國外交官、古董收藏家艾伯特·史達夫(Albert Stopford)的幫助下,奇跡般地把大量金錢珠寶從彼得堡的密室中運走,又在1920年帶出俄國。親王去世后,其女將這頂冠冕獻給英王喬治五世的妻子瑪麗·泰克王后。因此,對伊麗莎白二世來說,冠冕是繼承於祖母的遺物,而不是提醒世人俄羅斯帝國曾經的強大和后來的衰落。
5. 末代皇后的珠寶
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夫娜。圖片來源:Library of Congress
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夫娜擁有大量珠寶,其中的許多價值連城,比如一個鑲有許多彩鑽的茶花形狀的法貝熱胸針,還有一條用萬裡挑一的葡萄粒大小渾圓珍珠串成的兩米長項鏈。1917年,布爾什維克將沙皇一家押送到西伯利亞時,皇后和公主們帶上了部分珠寶。她們將項鏈藏在衣服下,把鑽石包上布縫成紐扣或藏在帽子襯裡、絲絨腰帶或內衣裡面。沙皇一家人被槍決后,珠寶流落到布爾什維克手中,后來被幾乎全部賣掉,並且大部分以極低的價格賤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