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莫斯科締結友城25周年:成果豐碩 未來可期

2018年俄羅斯莫斯科“北京日”活動(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供圖)
人民網莫斯科12月7日電(屈海齊 李明琪)1995年,北京市與莫斯科市正式締結友好城市關系,至今已走過25年的合作歷程。“北京是莫斯科在中國的首要合作城市,兩市在經貿、科技、城市規劃與建設等各領域的務實合作成果豐碩”,莫斯科市對外經濟與國際關系部副主任庫茲明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25年來,兩市友城關系不斷深化發展,在多個領域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這首先體現在兩市以“年度合作計劃”、“城市日”、部門間合作機制為引領,建立了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關系。據了解,1993年至2017年期間,兩市共簽署了10份年度合作計劃。此后,兩市互辦“城市日”,在軌道交通、城市規劃、司法、執法、教育文化等重點領域形成一系列合作成果。庫茲明表示,“莫斯科市大部分地區和莫斯科市政府內的許多職能機構在北京都有各自的合作伙伴,莫斯科市中央區、西區、西北區、東北區以及莫斯科教育局、自然資源利用與環保局、對外經濟與國際關系部、體育局等都與北京保持著積極的交流與合作”。
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為兩市的友城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014年普京總統訪華,莫斯科市市長索比亞寧隨團訪問了多個中國城市,北京的交通基礎設施給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庫茲明回憶道,“隨團訪問期間,除簽署了《莫斯科市—北京市政府2014-2016合作計劃》外,還在多個領域簽署了合作協議,其中包括莫斯科市政府、中國國際基金及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建設莫斯科地鐵西南線的備忘錄等”。
涵蓋多個領域的人文合作交流為兩市合作注入了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庫茲明表示,在教育方面,莫斯科市政府對兩市高校學生交流給予了高度關注。在莫市對外經濟與國際關系部的協助下,莫斯科政府管理大學的學生參加了由北京青年聯盟舉辦的國際青年論壇,莫斯科體育院校學生還定期前往北京參加國際體育比賽。庫茲明特別指出,“在北京舉辦的“莫斯科周”和在莫斯科舉辦的“北京日”活動都受到了民眾的廣泛歡迎,不僅成為了兩市友誼的象征,更優化了兩座城市在對方市民心目中的積極形象。這就是兩座城市間強有力的友誼與交流的最好見証!”
如果說務實合作和人文交流是對兩市25年來互利、友好合作的生動詮釋,那麼科技合作則代表了兩市合作的未來發展方向。2020至2021年是“中俄科技創新年”,是兩國關系步入新時代后的第一個國家級主題年。對於兩市在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庫茲明表示,中國正在經歷著高速的科技發展,對兩市在推廣現代、環保的城市交通、智慧城市建設,和IT技術在城市治理中的應用等多個方面開展科技合作充滿期待。目前,莫斯科市政府正在與中方共同推進城市安全視頻系統的現代化改造,並在衛生保健、教育和服務領域推廣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庫茲明介紹道,今年9月,莫斯科和北京在“中俄科技創新年”框架內簽署了關於莫斯科創新集群與中關村科技園的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i.moscow、中關村商業服務電子平台,以及中關村論壇數據平台等網絡平台將被打造成為中俄兩國間創新企業的對話平台。而計劃於2021年舉辦的《中俄創新創業大賽》將成為莫斯科創新集群與中關村科技園合作框架內最大的活動。他透露,該活動計劃於12月8日在兩市結好25周年系列圓桌會上正式啟動。
庫茲明指出,當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持續蔓延,如何繼續和更好地進行國際對話是我們面臨的新問題。“世界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經歷了如此重大的變化,許多原計劃在今年舉辦的活動要麼被無限期推遲,要麼徹底被取消。盡管如此,結好25周年對莫斯科和北京這兩座城市來說依然是一個重大的時間節點,莫斯科市政府同北京市政府一樣珍視在這一特殊時期共同慶祝兩市建立友城關系的機會”。庫茲明希望大家積極關注雙方共同舉辦的紀念音樂會,並一睹中國文化的風採。
據悉,12月8日,來自北京與莫斯科兩市的藝術家將在中山音樂堂聯袂為兩市市民獻上一場精彩的音樂盛宴。該演出將在北京電視台和俄羅斯文藝電視頻道播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