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频道

中俄文学翻译家齐聚莫斯科 《中俄文学名著翻译》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

2014年12月17日08:22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会议现场(人民网记者 屈海齐 摄)
会议现场(人民网记者 屈海齐 摄)

 

人民网莫斯科12月16日电 (记者 华迪 屈海齐) 在即将告别2014年之际,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于12月16日在莫斯科举办了《中俄文学名著翻译》国际研讨会。这是一次文学翻译家的盛会,来自中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的文学翻译名家悉数出席,彰显出本次国际研讨会的规格和水平。

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教育处代表赵春露宣读了公使衔参赞赵国成的亲笔信。赵公使对莫大孔子学院举办的文学翻译研讨会表示衷心祝贺。他在信中称,中俄文学作品翻译历史源远流长。20世纪,不少优秀的俄罗斯作品被译成汉语,对中国一整代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今,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学的兴趣愈发浓厚。赵公使表示,希望本次研讨会可以成为中俄文学专业译者交流的独一无二的平台,并为两国译者的经验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

中俄翻译家和从事文学翻译的青年译者就中国文学和俄罗斯文学的翻译与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其中,中国和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翻译选题、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等成为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各国的翻译工作者纷纷针对上述议题做了精彩的发言。

著名翻译家白嗣宏发表了题为《中俄文学译介现状之一瞥》的报告,他肯定了两国翻译家为译介两国的文学作品所做的积极贡献,同时也指出了中俄文学译介存在的不足。他称,极具影响力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如张爱玲、沈从文、徐志摩、戴望舒等人的作品还有待译介。此外,他还表示,能够代表俄国当代文学各种流派的作品和反映俄国社会变革的小说被译成中文的数量也还相当有限。为此需要两国文学翻译界和评论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有志于促进和加强两国文化交流的企业家支持。

以翻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作品而闻名遐迩的俄罗斯翻译家叶果夫通过介绍对小说《丰乳肥臀》的翻译,诠释了“脚注方法”的使用及益处。他认为,从读者的接受

度和跨文化交流角度出发,脚注是对小说思想的呈现和主题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效果和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建华对中国消费时代外国文学翻译的状貌及译者、出版者的文化责任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外国文学经典的译作与译作的经典日显颓势。外国文学译介与出版界也被消费时代的跟风、畅销、流行所主宰。他建议加强外国文学翻译者与出版者的责任意识、发现意识和学理意识,提升其文化责任。

托罗普采夫来自以色列,他是中国唐诗的著名翻译家。他认为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造,译者就是要破坏原文,在其废墟上再创造新的文学作品,还要把原文从一个民族的文化现象变为另一个民族的文化现象,并注入全人类的文化宝库之中。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教授赵桂莲以自己翻译的长篇小说《鲜花十字架》和《官家叙事》为例,对文化特色现象的翻译问题做出了介绍。她还就如何处理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现象,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独特风格,让译作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并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特殊魅力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副系主任、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罗季奥诺夫在论俄罗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上的突破时表示,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翻译出版呈现扩大趋势。但罗季奥诺夫承认,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仍然面临着一些实质性的挑战,也比不上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吴泽霖就文学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和译者的使命问题发表了观点;北京大学副教授陈松岩对俄罗斯诗歌汉译的90年历史做了详细的梳理和回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冰在报告中分析了俄罗斯后现代作家维·叶罗菲耶夫的史诗《莫斯科-佩图什基》中的苏联形象;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副教授夏皮罗认为海外华侨作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翻译家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其他与会嘉宾也纷纷对中俄文学名著的翻译问题各抒己见,他们与听众互动,并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争论。不少青年译者参加和发言更让人感到中俄文学翻译界后继有人。会议讨论十分热烈,充满了浓郁的学术气氛。

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任光宣教授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本次研讨会旨在加强中俄两国文学翻译家的交流,推动中俄两国文学翻译事业进一步发展。他相信,中俄翻译家通过本次中俄文学名著翻译经验的交流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日后会把更多的文学精品介绍给中国和俄罗斯的广大读者。任光宣还宣称,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年终举办的这场学术活动是莫大2014年全年文化活动的圆满收官。

莫斯科翻译学院副院长利特文涅茨、俄罗斯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巴维金等出席并致辞。

《中俄文学名著翻译研讨会》为期两天,将于17日结束。

(责编:燕勐、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