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莫斯科7月16日电 (记者 华迪 屈海齐) 当地时间7月15日下午15时,由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和俄中友协联合举办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纪念大会在莫斯科国立管理大学礼堂隆重举行。驻俄大使李辉、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副主席乌马汉诺夫、中俄友协副会长周立群、俄外交部一亚局局长库利克、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卢佳宁,以及俄老战士协会、中俄各界友好人士和媒体代表约800人出席。纪念大会在两国国歌声中拉开帷幕,由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女士主持。
李大使在讲话中指出,15年前中俄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意愿和决心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中俄关系在21世纪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15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但中俄双方始终践行条约的原则和精神,两国关系因此获得全面快速发展,并达到了今天这样从未有过的高水平,成为大国关系的典范。在条约精神的指引下,双方在政治上互尊互信,在涉及对方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双方在经济上互利互惠,各领域务实合作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并取得丰硕成果,积极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双方在人文领域互学互鉴,成功举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和“媒体交流年”,进一步夯实两国关系社会和民意基础;双方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调,战略协作不断深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李大使强调,15年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条约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原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促进当代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有重大示范意义,具有强大生命力。普京总统刚刚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同习近平主席全面总结了中俄关系近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为今后一个时期两国关系发展做出新的战略规划。两国元首在北京还出席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应以此为契机,继续秉承条约的原则和精神,不断深化两国的战略和政治互信,进一步发展互利共赢的全面务实合作,从官方到民间强化“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进一步树立中俄“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中俄关系、维护中俄关系,推动中俄关系,共同开创中俄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生活在和平、友谊和阳光之中。
乌马汉诺夫副主席在讲话中首先转达了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对纪念大会成功举办表示的衷心祝贺。他指出,条约的签署是俄中关系发展史中的一件里程碑大事,为俄中关系发展开创了新阶段,希望这份具有战略意义的法律文件成为俄中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河流,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川流不息的强大动力。条约的内容是今天俄中关系发展的基本准则,双方在此精神指导下签署了上百份合作文件,成立了多部门、多领域、多层次的完备合作机制,在对外政策中加强协调,共同致力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国际法基本准则和原则。15年的成功实践让我们充分相信,条约必将为推动俄中关系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必将为巩固俄中两国人民友谊开创美好未来。
卢佳宁所长、周立群副会长等代表纷纷发言,认为条约不仅符合俄中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条约是俄中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双方要继承和发扬条约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和两国务实合作,积极推动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努力实现各自国家的繁荣富强。俄方代表认为南海争端应通过双边和平谈判来解决,域外大国的参与只会使局势更加紧张,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来自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的郑怀宇对记者表示,作为一名中国在俄留学生,他很高兴可以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他说:“能够获得国家公派来俄罗斯学习的机会首先要得益于中俄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自身所学努力推进中俄在各方面的合作,将这种睦邻友好的关系继续延续下去。”
刚刚预科毕业的刘彬对记者表示,他很荣幸收到邀请来参加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纪念活动。他说:“虽然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但是能参加如此规模而有意义的活动,我很高兴。” 刘彬介绍说,经过1年的预科学习,他在语言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在未来4年的学习生活中自己能取得更多进步。未来,他计划用自己的所学为两国在军工或国家航天领域贡献力量。
刚刚考入俄罗斯国立管理大学的嘉丽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认为中俄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我们愿意同中国朋友一起将这种伙伴关系继续保持下去,同时我们也期待下个15年的到来。”
下一页 |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4]2108-308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京)字039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