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获取的现代化俄制防空系统进行研究,中国启动了新型国产防空系统的研制计划。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人最终以S-300的技术方案为基础开发出了国产远程防空系统——HQ-9(出口型号为FD-2000)。该系统具备对低、中、高空飞机、巡航导弹和直升机实施全天候打击的能力。HQ-9系列是中国研制并装备的性能最为先进的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具备在复杂干扰条件下高效对抗大规模空中袭击的能力。
目前,中国已开始生产改进型的HQ-9,即HQ-9A。凭借着经过改良的电子设备和程序设计,后者的作战效能更为出色,尤其是反导弹能力更为强大。
在中程防空系统方面,中国近年来研制成功了HQ-12。该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主要是为了替换老式的HQ-2。这一项目最初研制的产品被称为KS-1,其在1989年进行了测试,并在1991年的巴黎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KS-1的研制工作于1994年结束。
由于在测试中表现不佳,新开发的KS-1A一直未能装备中国防空部队。直到2007年7—8月间,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装备展示中,最新改型的KS-1才再次亮相并被重新命名为HQ-12。新系统配备移动发射装置和H-2000型雷达。其名称上的变化表明,中国军方已同意装备这种新型防空系统。2009年10月1日,数套HQ-12出现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式上。
中国研制的HQ-16新型中程防空系统性能出色。该系统融合了俄制S-300P和“山毛榉-M2”的技术方案。与“山毛榉”不同的是,HQ-16采用了热垂直发射方式。HQ-16系统所配备的导弹重量为328千克,最大射程40千米。其每套发射装置的运输-发射箱内储存有4—6枚导弹。该系统所使用的雷达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150千米。HQ-16系统可用于拦截敌方战略和战术航空兵装备的各型飞机、火力支援直升机、巡航导弹以及无人机,具备在强电磁干扰条件下高效拦截现代化空中来袭目标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从上述型号繁多的防空导弹系统可以看出,中国对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防空体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同时,许多专家认为,中国现役的防空系统在对抗包括巡航导弹在内的众多类型的现代化空中目标方面的能力仍非常有限。正如美国国防部在其每年发布的有关中国军事潜力的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目前仍缺乏通用性的一体化国家防空体系,现役的陆基防空武器装备只能承担一些重要设施的对空防御任务。同时,中国现在只拥有较为初级的战术联合防空体系。以当前的形势判断,中国只有到2020年前后才能建立起一套较为有效的防空体系。(范尧)
![]() |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关于人民网俄罗斯频道 | 关于人民网俄罗斯代表处 | 网站声明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