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军事评论网5月20日报道,目前共装备有110-120个营的HQ-2、HQ-61、HQ-7、HQ-9、HQ-12、HQ-16、S-300PMU、S-300PMU-1和S-300PMU-2等型号的防空导弹系统,共有约700套发射装置,其规模仅次于俄军。HQ-9系列是中国研制并装备的性能最为先进的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具备在复杂干扰条件下高效对抗大规模空中袭击的能力。改进型的HQ-9A反导作战能力更为强大。中国自行研制的HQ-16新型中程防空系统采用热垂直发射方式,具备在强电磁干扰条件下高效拦截现代化空中来袭目标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俄罗斯军事评论网5月20日报道原文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导弹部队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目前共装备有110-120个营的HQ-2、HQ-61、HQ-7、HQ-9、HQ-12、HQ-16、S-300PMU、S-300PMU-1和S-300PMU-2等型号的防空导弹系统,总计配备约700套发射装置,其规模仅次于俄军(装备约1500套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不过,在中国现役的防空导弹系统中,老式的HQ-2(仿制自苏联的S-75)所占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一。目前,中国军方正在积极淘汰这种过时的武器系统。
1959年春,苏联向中国提供了首批SA-75防空系统,共配备62枚导弹,编为5个火力营和1个技术保障营。同年10月7日,这种秘密运抵中国大陆的防空系统在北京附近取得了首个战果:击落了一架台军的RB-57D型侦察机。
SA-75出色的作战性能使得中国领导人决定购买其生产许可证,中国的第一种国产防空导弹系统HQ-1(“红旗-1”)由此诞生。从1965年起,中国开始在东德、瑞士和其他国家专家的参与下研制升级版的HQ-1,即后来的HQ-2。这种新型防空系统拥有更远的射程,在敌方实施电子干扰的情况下仍具有很高的作战效能。首批HQ-2于1967年7月装备部队。
在HQ-1和HQ-2的基础上,中国还开发出了专门用于打击美国SR-71超音速高空侦察机的HQ-3。不过,在1970—1980年代,中国只是埋头于发展HQ-2,以使其性能指标能够应对敌方空中攻击手段的不断发展。在此期间,中国先后推出了HQ-2A、HQ-2B和HQ-2J等更为先进的型号。在1980年代,该系列防空导弹系统的年产量约为100套。与此同时,中国还向阿尔巴尼亚、伊朗、朝鲜和巴基斯坦等国提供了数百套HQ-2系列防空导弹系统。时至今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仍在使用这一老式装备。
通过对越南方面缴获的美制AIM-7“麻雀”空对空导弹进行分析和仿制,中国成功研制出了HQ-61型防空导弹系统。HQ-61系统的性能无法充分满足中国军方的需求,因此其产量非常有限并最终被HQ-7(仿制自法国的“响尾蛇”系统)。但HQ-61项目并未就此终结,中国人后来有对其进行了现代化改进,进而研制出了HQ-61A。该系统目前仍在服役,主要用于保卫中国防空部队装备的远程防空系统。
HQ-7系列的研制工作启动于1979年,在1986年7月至1988年6月间进行了验收测试。目前,该系统广泛装备于中国陆海空三军部队,其中,陆军和空军装备的分别为自行和牵引式版本,主要用于保卫机场和重要的基础设施。
除此之外,中国还利用意大利方面提供的技术研制出了HQ-64防空系统(出口型号为LY-60)。中意双方的合作始于80年代末,虽然意方在1989年6月份之后停止了与中方的合作,但显然后者在此之前已获得了足够多的资料并最终独立完成了HQ-64的研制工作。
在最近10多年时间里,中国防空系统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从俄罗斯进口的S-300PMU和“道尔”防空系统。中国曾在上世纪90年代购买了四套S-300PMU和约100枚配套的防空导弹,以及数十套“道尔”机动式防空系统。这些现代化的俄制装备极大地完善了中国的防空体系。中国军方对S-300系统的性能非常满意,这最终推动中方在2002—2003年间又购买了更为完善的S-300PMU-1。
![]() |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关于人民网俄罗斯频道 | 关于人民网俄罗斯代表处 | 网站声明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