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莫斯科8月7日电 8月1日至8月8日,由来自中国俄侨后裔组成的“俄罗斯族母亲寻根之旅”代表团对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地参观访问。访问期间,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俄联邦独联体事务、俄侨及国际人文合作署(简称“俄罗斯合作署”)副署长尤里.梅捷列夫、莫斯科老战士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谢尔盖.拉尔采夫以及俄各界友好人士、老战士代表亲切接见了代表团,并与部分成员进行了座谈。
莫斯科当地时间8月5日,“俄罗斯族母亲寻根之旅”代表团与俄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在阿尔巴特艺术中心进行了友好亲切的茶话会。
“俄罗斯族母亲寻根之旅”活动由中国的俄罗斯族青年作曲家张晋夫•阿纳多利策划发起。张晋夫本人也是一位俄侨后裔,他的祖母在上个世纪30年代随中国丈夫到达新疆,从此便在中国扎根,此后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再也没能踏上故土。张晋夫说,这次来俄的俄侨后裔们其实是带着自己母亲或祖母未了的心愿,回娘家看看,回来寻根的。
上个世纪初,大批闯关东的中国人不远万里到俄罗斯务工。1917年一些中国劳工甚至直接参加了十月革命,革命后中国兵团还成为与红军一起对抗沙俄政权的革命力量,保卫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史料记载,当年直接参战的大约有15万人华工,不少人献出了生命。战争平息之后,很多中国人留下来与俄罗斯当地人组成了联姻的家庭。二战爆发后,这些中国华工带着他们的俄罗斯妻子返回祖国,由于东北已被日本人占领,他们不得不绕道新疆回国,后因战乱留在了那里。而被华工带到中国的俄罗斯妇女则与早先的俄罗斯移民一起形成了中国56个民族之一俄罗斯族。不过,这些俄罗斯姑娘跟随中国丈夫来到异乡后,大多数再也没有踏上回家的路。
张晋夫说,自己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把这段历史系统、完整地挖掘出来,知道了其中真实的原因和背景,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华工华侨以及他们的俄罗斯妻子最后都有家难归。因此他希望现在的人不要忘记历史,远离战争,同时还要更好地来传承中俄两国的民间传统友谊,因为这种友谊是过去无数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中俄友协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导李英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族母亲寻根团”的团员都是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中国人,但他们同时也是俄罗斯族,他们儿时都讲俄语,也受到俄罗斯文化的熏陶,他们的妈妈是纯正的俄罗斯人,因此对于这些团员来说,一直有着深深的俄罗斯情结。即使是第一次踏上俄罗斯的土地,也会难掩重返故土的激动。他们到俄罗斯寻根可以说也是中俄开展民间外交、强化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
“俄罗斯族母亲寻根之旅”代表团由80多名团员组成,分别来自中国的新疆、北京等地,她们中最年长的有83岁,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在俄罗斯短暂访问期间,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幸运地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华迪)
![]() |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关于人民网俄罗斯频道 | 关于人民网俄罗斯代表处 | 网站声明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